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社論/慶祝軍人節 向國軍及榮民致敬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    九月三日是一年一度的軍人節。軍人節具有表彰軍人忠勇氣節、激勵全民同心捍衛國家、守護和平的時代意義。所以在慶祝軍人節時,我們除了要呼籲社會各界以各種實際行動,向勞苦功高的軍人及曾經對國家作出無私奉獻的榮民袍澤,表達至高敬意外,更期盼國軍官兵與榮民兄弟,能永續傳承國軍優良傳統,為國家生存發展、社會穩定祥和奉獻心力。
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,「盧溝橋事變」引爆日本蓄積已久的侵華戰火,揭開我國對日抗戰序幕。經過八年浴血奮戰,終於迫使日本在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宣布無條件投降。九月二日,盟國在日本東京灣美軍密蘇里號戰艦上,舉行受降典禮;九月九日,在南京中央軍校舊址大禮堂,由時任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上將代表我國接受日本投降。隔年四月,政府將每年九月三日訂為「抗戰勝利紀念日」;民國四十四年,考量納入國軍各軍種紀念節日的共同特色,將「抗戰紀念日」統一訂為「軍人節」。
 抗戰勝利迄今已有七十年的歷史,但是抗戰期間,國軍官兵不畏犧牲、慷慨捐軀、奮勇抗敵的忠烈事蹟,卻永昭日月,長留青史。從各項資料可知,日本之所以敢發動侵略戰爭,主要因為我國國力落後,然而國軍卻能發揮「我死則國生」的大無畏精神,即使是處在劣勢條件下仍堅忍不屈,拚死捍衛國家。雖然我國贏得最後光榮勝利,但是八年抗戰的艱苦及所付出的慘痛代價,均為史所罕見,令人動容。
 八年抗戰期間,國軍與日本會戰二十二次,重要戰鬥一千一百次,小型戰鬥三萬九千次,傷亡官兵三百二十二萬,兩百六十八位將領殉國。由此數據充分說明,抗戰勝利,不讓日本野心得逞、維護國格、確保民族命脈,確實是國軍官兵用生命與鮮血拚戰所換來,也使軍人節成為一個表彰軍人榮耀的特殊節日。
 國軍官兵拚死與日軍周旋,寧死不退,以血肉之軀築起抗日禦侮長城,種種可歌可泣、英勇壯烈的事蹟不勝枚舉。例如,在湖南常德保衛戰,國軍七十四軍五十七師的八千名官兵,阻擊十萬日軍猛烈進犯達十五天之久,幾乎全軍陣亡。此由五十七師師長余程萬所發出的最後一封電報內容,可見其慘烈程度,電文為:「彈盡,援絕,人無,城已破。職率副師長…扼守一屋,做最後抵抗,誓死為止,並祝勝利。第七十四軍萬歲,蔣委員長萬歲,中華民國萬歲!」。
 再者,如張自忠將軍的英烈千秋、高志航將軍的壯烈成仁、謝晉元團長率領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、戴安瀾將軍在滇緬作戰壯烈殉國等,這些都是國軍官兵盡忠職守的具體表徵,是軍人氣節、軍人價值的具體實踐。由上可知,慶祝軍人節,就是要向一心為國、不畏生死的軍人志節表達崇高的敬意。不論平時或戰時,社會各界都該對軍人及榮民袍澤們的付出和貢獻多所感念,支持他們、激勵他們,讓後人能踵武前賢、繼志承烈,使國家社會能更堅實穩固、和平安全。(點閱次數:2134)